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化黑茶资讯 > 安化黑茶新闻 > 安化黑茶四位典型人物入选中国制茶大师•肖益平篇

浏览历史

安化黑茶四位典型人物入选中国制茶大师•肖益平篇
安化黑茶传媒平台 / 2018-08-14

 编者按: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中国制茶大师”调查推选工作进入收官阶段,从2018年4月开始,陆续推出六大茶类“中国制茶大师”名单。第一批获得黑茶、普洱茶类中国制茶大师称号的共8位,其中安化黑茶四位典型人物位列其中,他们分别是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刘杏益,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肖益平,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张流梅,湖南省安化县晋丰厚茶行有限公司谌小丰,安化黑茶“中国制茶大师”占全国黑茶、普洱茶类制茶大师的半壁江山,足以说明安化黑茶在茶叶产业中的显赫地位。本刊推出四位人物专稿,一展安化黑茶“中国制茶大师”的风采。

 

 

肖益平,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评茶师,高级农艺师,国家茶叶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边销茶工作组委员,中国黑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

 

安化自古以茶扬名天下,是世界黑茶中心。1964年,肖益平就出生在安化这个美丽茶乡。

 

素雅的打扮,身材适中,有着山里汉子独有的精气神,却又处处透着沉稳和淡然,这是肖益平给人的最初印象。

 

“奋斗一辈子,只为几片树叶子。”这是肖益平的微信个性签名。

 

湖南不仅有湘绣,还有湘茶

 

1981年,肖益平进入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国营企业)工作,至今已事茶38年。数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茶文化、茶技艺的钻研和推广传播。他作为安化黑茶标志性企业白沙溪茶厂主管生产和技术的主帅,始终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大使命。他不断探索黑茶的加工制作工艺、产品研发、设备升级改造等,使白沙溪黑茶产品不断丰富,品质非常过硬,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与喜爱,“白沙溪”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黑茶标志性品牌。

 

千两茶的现代复兴是肖益平的亲力之作。2008年安化千两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重点保护名录,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瑰宝。2018年,正是由于肖益平对恢复千两茶传统制作工艺与“白沙溪”知名品牌创立的突出贡献,经中茶协评定,肖益平当之无愧地入选“中国制茶大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肖益平进入白沙溪茶厂之后,曾长时间在车间一线从事制茶技术工作,后来被选拔进入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师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后来成为中国黑茶学界泰斗的施兆鹏老师。

 

在农大学习期间,黑茶文化、黑茶制作工艺、黑茶的保健功效都让肖益平为之着迷,回忆起那段岁月,肖益平终身难忘。

 

当时整个黑茶行业处在低谷时期,白沙溪茶厂也未能幸免,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肖益平从湖南农大归来后,厂里决定以恢复千两茶生产为主,逐步振兴黑茶产业,引导企业走出困境。研制千两茶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到了肖益平为首的技术团队身上。

 

黑茶中的“千两茶”是安化黑茶独有的经典,因其独特的外观、品质及独有的制作工艺,被称为“世界茶王”。

 

肖益平接受任务时“千两茶”已停产多年,再次恢复生产面临诸多困难。

 

千两茶生产工艺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前只流传于少数民间作坊,为世代家传,掌握制作工艺的技术人员可以说是凤毛麟角。1952年,国家实行国有化经济改革,白沙溪茶厂将几位民间千两茶老技师聘到茶厂带徒弟,抢救性地恢复了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度失传的安化千两茶生产。1958年因国家计划变动,白沙溪茶厂以机械化生产的花砖茶代替人工踩制的千两茶生产,此后多年来除了1983年临时性生产过一批千两茶后,便一直停产。

 

肖益平接受恢复生产“千两茶”的任务后,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不遗余力地投入抢救性恢复生产中。没有技术,找到70多岁的原白沙溪的老厂长当技术顾问;为了解决竹篾篓子包装,四处寻访名师;踩茶缺乏技师,请回一批已退休的老技师,就这样开工了。

 

肖益平仿佛回到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他身先士卒,长期在第一线指挥生产,并不断潜心钻研技术。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停产数十年之久的安化千两茶制作工艺得以重新恢复,并得到广泛传承和弘扬。在古老粗犷的“千两茶”号子声中,白沙溪茶厂的千两茶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茶的又一瑰宝。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白沙溪黑茶被指定为上海世博会湖南馆指定礼品茶和联合国馆专用茶,以“白沙溪”和“湘益”品牌为代表的安化黑茶获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2015年,白沙溪千两茶在米兰世博会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再次闪耀世界舞台。

 

多年来,肖益平有一个愿望,就是把安化黑茶做成湘茶的代表,让全世界都看到,湖南不仅有湘绣,还有湘茶。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安化千两茶”是炼出来的

 

千两茶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的制作工艺独特。

 

肖益平对安化千两茶生产工艺有独特的理解,他认为其工艺的特殊性不是“制”而是“炼”。

 

首先,千两茶的原料要通过七星灶的烘焙,增添其特殊的松香气味,这是第一炼。七星灶系根据象征北斗七星的七个灶孔而得名。其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节能省柴,火力集中升温快,更重要的是使茶叶在烘焙上受到灶内如同一个小天体的七星相拱,被放射出的灼热烤炼,排除异味,炼就茶香之精华。

 

其次,安化千两茶加工工艺的核心是七人小组踩制法。七为阳数,绞杠司压乃刚气十足,上如五岳压顶,气势恢弘;下有抽篾紧篓,犹如黄龙翻滚;加工号子气壮山河,粗犷有力,凝七人之阳刚,聚七音之韵律,惊天地,泣鬼神。若身临其境,宛如进入了远古野旷时代,场面十分壮观,顿生团结就是力量的源泉之感。

 

最后,安化千两茶需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自然晾置过程。其干燥方式十分独特,不入烘房,而置于露天晾棚,经日晒夜露,历炼七七四十九个昼夜,由缓慢发酵至自然干燥,吸人气和天地之灵气为一体,方能形成一支独具奇效,越放越神的千两茶。

 

如此复杂而又神奇的工艺,难怪茶业界人士都说安化千两茶是安化黑茶的灵魂,是制茶人力量的聚集。

 

肖益平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黑茶生产经验和技术,先后撰写了《传奇千两茶》《千两茶是炼出来的》《安化千两茶(花卷茶)的品质形成》《神秘的茯茶》《话说花卷茶与花砖茶》《安化黑砖茶与花砖茶的区别》等论文,这些论文相继在国家、省级报刊发表,对安化黑茶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用心做茶

 

2014年6月15日,由肖益平主持制作的白沙溪“大师千两”新品茶全球首发式暨文化品鉴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竞拍环节中,“大师千两”茶以高达88万元的价格被拍走。

 

 

肖益平研制的每一款茶,产品一面世都受到市场的追捧,引发了人们对其中奥秘的广泛关注。

 

“做茶,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用心,唯有用心,才能达到人茶合一”。肖益平如是说。

 

这一句话,诠释了大师制茶的理念和境界,白沙溪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黑茶的标志性品牌,也许这就是答案。

 

几十年来,肖益平一直在仔细琢磨做茶的真谛,用心做好每一款茶,在做茶的实践中,精益求精,把好工艺的每一道关。比如在拼配工艺上,根据选择的原料等级以及每种原料拼配中的差别,产生的口感差异,从大范围多方案的拼配中找出最佳设计方案,以致白沙溪黑茶每一泡都有特色,每一泡都有故事。

 

在白沙溪茶厂工作三十多年,“白沙溪”品牌黑茶的厚重、溢香、内蕴让肖益平拥有了一颗茶心——严谨、用心、沉稳,而这也成为了他与白沙溪一辈子解不开的缘分。

 

他说,他愿意为安化黑茶奋斗一辈子,乐在其中。

 

他酷爱黑茶,专心致志。近十年来,他从一位普通的员工到车间主任到常务副总经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任职期间不仅抢救性地恢复了安化千两茶与手筑茯砖茶制作技艺,还先后开发出高等级茯砖茶“天茯茶”、“茯豪”、“云尖”、“5301芽尖茶”、“天元卷”百两茶等数十款新产品。

 

肖益平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连年被评为益阳市企业技术创新先进个人,2010年度益阳市“十大创新人物”,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2012年当选为安化县政协常委,2015年荣获湖南省“千两茶大师”称号,在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荣获“十大制茶大师”称号,在享有中国茶业品牌“奥斯卡”之称的2016(第九届)中国茶品牌“金芽奖•陆羽奖”评奖中被评为“2016年度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

 

安化黑茶历史的每一次兴盛,都会造就一代宗师。如果说黑茶之父彭先泽是一个挽救和延续黑茶历史的标志性人物,那么如今白沙溪的肖益平则是一个抢救性恢复千两茶生产工艺和创造享誉中外的“白沙溪”黑茶品牌的杰出代表。

 

“拿起茶杯就是一辈子,这是爱茶人的习惯。”“这一辈子,就为了几片树叶子。”作为湖南最有茶味的茶人之一,肖益平对坚守了几十年的黑茶情感至深。

 

这就是一个爱茶人的故事,他用自己半辈子的青春,诉说着对茶叶的感情和执着的坚守。

 

原载《安化黑茶》杂志2018年第3期总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