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化黑茶资讯 > 安化黑茶新闻 > 以实验室为家的茶院士刘仲华

浏览历史

以实验室为家的茶院士刘仲华
安化黑茶传媒平台 / 2020-01-14

 千百年来,中国人种茶、饮茶,向世界传播着茶文化。

 
在湖南茶学界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数十年从事茶叶加工与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致力于创新茶叶加工理论技术、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综合效益。创新黑茶加工和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体系,揭示了黑茶加工品质风味形成机理及黑茶健康属性;创建了茶叶功能成分绿色高效提制技术体系,揭示了茶叶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创制的茶叶功能成分系列产品催生了一批国际主流健康产品。
 
他就是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刘仲华。


从茶学门外汉变身茶院士

 
2019年12月11日,在湖南农业大学的一栋老旧教学楼里,刘仲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第一眼见到刘院士,他给我们的感觉是特别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
 
“作为生活中的饮品,很多人对茶并不陌生,但要谈茶中的学问,估摸着很多人答不上来。” 刘仲华笑称,与很多人一样,起初他也是地道的门外汉。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茶叶面临的出口危机,至今还让刘仲华记忆犹新:当时许多农民迫于生计只能把茶树砍掉。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从茶叶深加工的角度入手,把廉价的甚至是废弃的茶树资源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分离茶叶里的活性成分,再把它开发成为无形之茶,即医药保健品、食品功能饮料、化妆品等等的原料,成为当时刘仲华和他的团队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艰苦攻关,刘仲华率领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茶叶功能成分(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咖啡碱、茶多糖等)的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体系和高品质速溶茶提制新技术。这一绿色、安全、高效的中国技术,就像打开茶叶功能成分利用宝库的钥匙,使茶叶提取物从美国膳食补充剂原料的第25位以外跃升到了第4位,也使中国在茶叶提取物研究领域从跟随者跃升为引领者,为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30多年来,刘仲华的足迹遍布湖南的山山水水,在长期与各种茶叶及其生产的亲密接触中,他不断地尝试用各种新的思路、新的技术去突破传统生产障碍,把茶叶的苗茶素提取分离纯化出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茶为原理的药物等。
 

复兴黑茶炼就“金花之父”

 
湖南安化,是万里茶道发源地之一,安化黑茶有6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曾占据我国边销茶的半壁江山。
 
进入21世纪,因外形粗放笨拙、品饮储运不便、质量控制不稳等缺点,再加上市场的放开,安化黑茶风光不再,2006年综合产值不到2亿元,税收仅24万元。
 
如何推动安化黑茶复兴?刘仲华带领他的团队首先研究了黑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物质变化规律,黑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机理问题,奠定了现代黑茶加工理论基础。
 
然后,他带领团队揭示了黑茶加工中优势微生物种群及其形态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与品质风味形成机理,探明了黑茶主要功能成分组成、调节糖脂代谢和调理肠胃的作用机制。
 
并且,刘仲华团队还发明了黑茶诱导调控发花、散茶发花、砖面发花及黑茶品质快速醇化等加工新技术,科学系统研究探明了黑茶(尤其是富含“金花”的茯砖茶)的健康密码,为黑茶从边销茶蜕变成健康茶、时尚茶,奠定了科学依据。而他也因此获得了黑茶“金花之父”称誉。
 
在这些技术支撑下,黑茶的发花工艺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2018年,安化全县茶园面积35万亩,实现茶叶加工量8.2万吨、综合产值180亿元,茶业税收3亿元。在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安化县获评2018中国茶叶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市)和2018中国茶叶百强县并综合排名第四。
 
10年间,安化黑茶从“灰姑娘”蜕变成了“金凤凰”!
 


创新中国茶继续闯世界

 
“刘院士在科研方面特别严谨认真,容不得半点含糊。”这是记者在湖南农业大学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一位在读的博士生告诉记者,自己读博期间特别辛苦,基本没有假期。因为导师刘仲华从来不休息,即使是假期,也照常8点半上班、6点下班,“学生都受他的影响,习惯性地以实验室为家了”。
 
学习和创新是一生永恒的重点。刘仲华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以来,自己和团队始终坚持这一理念,时刻提醒自己和团队的成员一分钟都不能放弃学习,要能够跟上整个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汲取行业动态和信息,不要到外面去做学术报告的时候,让人家觉得你这个知识在若干年前或者在网上已经有了。
 
“作为中国茶学领域报告做得比较多的人,我绝对不把一个报告任务在两个地方讲,每一场报告必须要有自己新的内容。这也要求我必须要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时刻关注我们同行研究的是什么和我们产业有什么新动向等等。”刘仲华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目前我国茶叶生物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茶叶整体的效应相对不高。“茶叶生产的刚性成本在不断上涨,在这个背景下,很多茶园仅仅是采摘春茶,夏秋茶都放在树上”。
 
刘仲华认为,中国茶走向世界需做到科技文化融合,传统的好的东西要保留,同事也要运用创新的理念加工茶产品。
 
他表示,200多年前,国际上80%以上的茶叶都来自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茶叶产业全面衰落,中国茶在国际上的地位滑落到低谷。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茶的科技产业全面提升;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茶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相关茶产品不断推向世界。
 
“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达36.5万吨,目前有167个国家感受到中国茶的魅力。中国有世界最多的茶林面积、最大的茶产量,但出口份额并非第一,因此中国目前是‘茶叶大国’而不是‘茶叶强国’。”刘仲华说。
 
刘仲华表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世界贸易量第一大宗茶类为红茶,但中国的第一大茶叶是绿茶。中国茶要走向国际,需要针对国际市场消费者的习惯,通过资源创新、加工技术创新等,实现茶产品的持续创新,研发出广受国际市场消费者欢迎的茶产品。
 
刘仲华说,人们接受新的茶产品需要一个过程。随着中国茶产业科技实力的逐渐强大,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外国人学习中国人的茶叶消费方式,像中国人那样爱茶,中国茶就会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

资料来源:才报/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