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化黑茶资讯 > 安化黑茶文化 > 茶与礼仪

浏览历史

茶与礼仪
阮浩耕 / 2018-01-20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历代都有完整和系统的礼仪,如祭天、祭地、祭祖、祭圣贤;又如庙堂有庙堂之礼,学校有学校之礼,家庭有家族之礼。人只有“动必以礼”才能“不背于道”。茶,早在周代就已成为祭祀的珍品。佛教禅院“特为茶汤,礼数殷重”(见《禅苑清规》)。通观《敕修百丈清规》,举凡上法要仪礼,应接管待之际,必有奠茶、点茶、吃茶、会茶、请茶等茶礼。茶礼在当今时代,依然是对内表示乡里、友人、家庭之间的亲和礼让,对外表明国家民族的和平、友好、亲善、谦虚的和敬美德。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礼节,不论江南还是塞北,礼仪大体相同。茶在冲泡品饮之中,渗透着宾主之礼和亲朋之情。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说:“客人到家,不留请吃饭是可以的,不敬茶可是失礼的。”江南人家对于客人来访,无论远近、亲疏、熟悉和陌生,首先会泡上一杯茶,既表现一种礼节,又不乏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风仪。江南人沏茶待客忌满杯,一般只斟到杯的六七分满。在品饮交谈之中殷勤为客人斟茶添水,其意为茶未尽,慢慢饮来款叙。客人当主人来斟茶添水时,要欠欠身或将食指弯曲和中指轻轻叩点桌面,表示有礼了,茶足够了。北方大户之家,有所谓“敬三道茶”。客至延入堂屋,主人出室,先尽宾主之礼,然后敬茶。第一道茶,一般是礼节性的,此时茶的精味未发,可略品一口。第二道茶,精味已出,茶味渐浓,要细尝慢品; 边啜边谈。所谓茶助谈兴,水通心曲。待到第三次续水再斟茶时,茶叶淡了,话也谈得差不多了,客人可能表示告辞,主人便起身送客。当然,这只是对初遇刚交的客人而言,若是熟客密友,则促膝畅谈,一壶两壶,尽情啜饮,终日方休。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点汤。”他认为,志趣相投,朋友相遇,惟有活火现烹的香茗甘泉,才能彼此畅适,或互谈契阔,或面致拳拳,或剪烛话旧,其情趣是酒馔所远远不及的。

   

 

 敬茶之礼,在家庭表示相敬相爱,明礼义伦序。旧时,大户人家的儿女清晨要向父母敬茶请早安。新媳妇过门第三天要向公婆敬茶请安。儿女远行,父母赏赐一杯水酒,以壮行色。而出行的儿女,则要向父母敬一杯香茶,有的还敬妻子、兄弟、姐妹,祝愿家庭平安。抗日战争时期,北方流行一首战士出征前敬茶歌:

   

 第一杯茶呀,敬我的妈呀,儿去参军保国家呀。妈在家中莫心焦呀,儿行千里不忘妈呀!

   

 第二杯茶呀,敬我的妹呀,哥去参军你陪嫂睡呀。待到哥哥返家时呀,红花头绳谢妹妹呀。

   

 第三杯茶呀,敬我的妻呀,丈夫参军你在家里呀。少擦胭脂少戴花呀,少在门前打哈哈呀!爹妈妹妹你照料啊,多做军鞋送前线啊。待到胜利回家转啊,立功奖状送我妻啊!

   

 香茶敬给妈与妻呀,我到前线去杀敌呀。三杯香茶敬亲人哪,男儿不忘家乡水啊!待到打走日本鬼呀,香茶美酒合家会呀!

   

 这三杯茶,集中体现了家庭茶礼的精华。表敬意,明伦理,叙亲情,又以茶励志,壮怀激越。同时,清醒面对残酷现实,又充满生活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摘自陈宗懋、杨亚军著主编《中国茶经》2011修订版(上海文化出版2011年10月第1版)